有绿卡 有绿卡

日本教育对孩子这么“无情”?却培养出19位诺贝尔奖得主…

来源: 2020-06-15 1635阅读

在日本,教育很“无情”,孩子很“可怜”、在日本,从幼儿园开始,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,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这样的:

在日本日本的公共交通上,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:孩子们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穿过列车车厢找寻空位。

在中国,这种现象很罕见,不是私家车接送,就是专人专送。日本父母而言,他们之所以如此“无情”,主要是觉得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,这样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。

日本教育的无情还体现在教室上。在中国,好的幼儿园基本等于好的师资力量好的教学环境和好的设施。

而日本虽然是个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,但是他们的幼儿园却很简单朴素,基本没有任何电子设备,因为他们时刻坚守“以人为本,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”。

教室中最硬的设施可能就是一架钢琴、一台电视机和收录机这跟国内的“五幕一体”的设施比起来差的很远。

另外,在日本你会看到孩子除了书包之外,还会拿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包,这些包里有装毛毯的包、装餐具的包餐具盒、装衣服的包、装鞋子的包..

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,就要学会自己整理东西,每个包是干什么的都要牢牢记住,然后使用完还要把东西,再放回每个包中。

所以,在这里,我们应该不难理解日本的垃圾分类为何可以做的那么好了

有人会说,让小孩子拿这么多东西,累着孩子怎么办。

在日本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像是一种习惯,如果从小不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这种意识到长大了再培养会很难。

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,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。这可能就是日本式教育想要表达的观点: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自己的东西自己拿,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

每天早上,日本孩子都有一套换衣程序,妈妈只可以在旁边看着,从来都不会帮忙。这个方式也可以锻炼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。

另外在学校上体育课涉及到需要更换衣物鞋子的,幼儿园老师也不会插手帮忙,但是会给予必要的指导。

每天到幼儿园后换衣服、放联系手册、自己贴当日的sticker、挂手绢等这些都要靠孩子自己完成。

在日本,他们的运动会有二个特点,一是孩子再小,只要入园了就得参加比赛;

二是所有的比赛都是团体赛,没有个人赛,因此灌输给孩子团队的重要性,让他们从小知道要以“大局为重”。

在日本的小学,吃午饭也要自己动手。每天中午都有午餐值日生,他们除了分发食物之外,还要收集大家拆开的牛奶盒,清洗干净之后,还要晒干第二天再送去学校的回收站。

更让人惊叹的是,饭菜里的食材都是孩子们亲手出来的:土豆泥的土豆,寿司里的泡菜...

这绝不是一间学校的特例,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来的鼓励做法。学生亲自下田耕种这样才能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。

再来说下体育课,国内的体育课很多时候都是自由活动,但是在日本却对身体素质要求非常严格。

来看看日本的体育课↓

侧空翻

叠罗汉

跳马

学生放学后,还有规定的1小时锻炼时间,日本对身体素质的重视可见一斑。

从幼儿园阶段开始,孩子们被要求遵守许多规范:包括遵守排成一路纵队行走等交通规则,不能在电车或公车上吵闹等礼仪等。

日本从小教育儿童,在过马路时要高举自己的手臂,让驾驶员叔叔看到自己。每个儿童都要做到,否则就会被老师批评教育。

就算是寒冷冬季,孩子们依旧是短裙短裤,这并不是父母“虐待”孩子,而是他们非常推崇“寒冷教育”。

因为家长觉得这种“寒冷教育”不仅能让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,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,还能让他们学会忍耐并适应恶劣的环境,孩子从小接受这种锻炼,将来长大后才更容易成功。

在很多家长看来,有些要求可能是“苛刻”的。但公交上没有人给孩子让座、父母不给孩子背书包等教育方式让日本孩子从小就知道不依赖别人,学会独立自主。

日本教育在很多人看来,“无情”得令人发指,孩子“可怜”得让人心疼。但是正是这种教育给日本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。有时候,学会“放手”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也许是更正确的选择。首发于订-阅-号【-有-绿-卡】,添-加-客-服-微-信:uoolu-kefu 获-取-更-多-海-外-资-讯。

日本教育对孩子这么“无情”?却培养出19位诺贝尔奖得主…

绿卡课堂

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>

相关资讯

热门关注 友情链接

© 2019 youlvka.com 有绿卡网